商业银行是以“信用”作为产品进行经济活动的特殊商业个体,在信用生态中扮演最为关键的角色,所产生的影响不仅是在经济方面,甚至可能对整个社会价值观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微观层面,面对日益迫切的风险防控形势和日趋增加的风险成本,构建一个稳健、长效的信用生态体系无疑是一种战略性的决策。商业银行如何构建和维护“信用生态”,笔者将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商业银行有必要将“信用生态”建设提升至战略高度
“信用生态”构建和维护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体系工程,商业银行有必要将此纳入其未来战略发展的一个规划,从上至下需要深刻理解“信用生态”体系的概念以及其将带来的长效机制,而且商业银行要在机构设置、团队建设、制度体系、绩效体系等方面进行布局,及早形成专业团队、专门机构、标准流程、各部门有机联动的信用生态建设维护工作机制。
(二)强化、细化“信用生态”维护中的具体工作
1.放大契约精神在贷款管理工作中体现
贷款管理工作中契约精神的体现主要为结息日结息和到期日本息的归还二个方面,如何去放大在这个过程中契约精神的体现,归根结底是要贷款管理工作人员具备“信用洁癖”,无论结息还是还本需要树立三个一的工作标准,即不能迟还一天、不可少还一分、电话不可少打一个,除了自身本职工作外,对信用使用者的信用观念的教育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
贷款管理中对结息日结息和到期日本息的归还的“勿谓言之不预”就是要使得信用使用者了解失信可能带来的惩戒和成本,讲明“信用生态”对其“选择”的后果。
2.细化“信用”奖惩机制
“信用”奖惩机制可在贷款要素上进行构建,例如可根据信用使用者的历史记录以及当前信用表现在贷款利率、贷款期限、授信额度、评级等级、担保方式进行奖惩和评价,最好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流程,适当“明码标价”务必是信用使用者和信用参与者在内心形成信用奖励可带来“荣誉”,信用惩戒可带来“悔恨”的心理感受,必要时可营造多种形式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例如:通过座谈会形式集中对守信者进行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进村入户形式发放信用“证明”树立荣誉感;通过乡村大喇叭广播通知守信者进行信用奖品领取;通过下乡调查工作举例宣传某失信案例带来的不良后果等等。
3.信用荣誉感的建立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目前信用荣誉感的建立工作可以从信用户和信用村二方面进行开展,此工作需要宣传的多样性和流程的标准化,可积极通过村委和关键人进行协调,在准入条件和授信标准上侧重于对信用历史记录评价,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通过集中授信奖励宣传守信行为,从而达到树立信用受体的信用荣誉感和对失信行为的羞耻感。
(三)、加强与信用生态体系中其他主体的联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2016年6月27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
会议强调,加快推进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建设,有利于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决定的义务,提升司法公信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明确限制项目内容,加强信息公开与共享,提高执行查控能力建设,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完善党政机关支持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制度,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如何借助当前利好“东风”进行自身的信用生态体系建设?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方面进行借力。
1.充分利用政府“喉舌”关于对信用案例进行宣传和营造氛围。当前国省级电视、报纸以及网络平台关于失信被执行人员名单发布、“老赖”财产强制执行、失信人高消费受阻、失信人其他惩戒等内容频繁出现,使得当前社会氛围促使信用使用者形成了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心理暗示,商业银行可以借助各种媒体手段和多种形式在辖区网点进行宣传,进一步加强对信用使用者的教育,进一步稳固信用生态。
2.利用社会信用体系,严格信用准入。信贷坚持的原则归纳为:贷与不贷看信用;贷多贷少看实力;利率高低看贡献。这里说的信用一般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记载个人信用信息的记录,即大家熟知的征信报告。对银行来讲,构建信用生态体系初始工作应该是严格信用准入,坚决不给存在信用瑕疵的个体进行授信,或者制定相关准入标准,对存在信用瑕疵的个体对自己失信行为进行“弥补”后方可准入,另外,还可借助商业征信机构平台例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形成自己的大数据风控平台,从“平面 ”到“立体”做好信用准入构建信用生态。
3.加强法律惩戒力度,标准化诉讼流程。与以前相比,近几年来商业银行对于不良资产的催收选择诉讼的方式越来越多,究其缘由还是因为诉讼催收效果较好,且当前政府机构的大力作为和社会舆论对社会各个维度的信用的维护形成一种良好的态势,这样诉讼手段就容易对失信人员形成强大震慑效力,失信人感觉到最“疼”的手段莫过于诉讼催收。
在构建自身信用生态体系,对于银行来说,最主要的工作是规范诉讼工作流程,制定诉讼标准,并且出台合理的相关绩效考核办法和岗位制约机制,做到不良资产诉讼无死角,公平客观开展预诉讼贷款名单的进出工作,其次,还要积极通过多种媒体手段例如:微信公众号、员工微信朋友圈、户外LED电子屏、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对法院发布失信人员名单(“老赖”名单)和配合法院强制执行报道进行宣传。再次,也可集中开展诉讼催收的“催收风暴”活动,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形成一种“氛围”对失信人或即将形成的失信行为进行影响。
4.对环境中信用使用者“身边人”的影响。银行在开展一系列日常工作中,尤其是信贷工作,可以对信用使用者“身边人”即和信用使用者产生交集的人进行关于信用使用者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交流,以期使“身边人”对信用使用者进行影响,随着此项工作数量的积累可产生的质变,这种质变就是可以形成一种“环境”影响信用使用者授信履约。
来源:农村金融部落
诸暨联合村镇银行版权所有 浙ICP备14031907号-1 地址: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陶朱街道富源路10号 传真:0575-87633958
客服热线:400-66-96592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