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66-96592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金融信息
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2020年08月19日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给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带来较大影响,村镇银行受到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其风险管理、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业务转型等问题更加突出。研究村镇银行如何在后疫情时代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新的发展要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吉林省辖区村镇银行中54个样本行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管控的背景下,村镇银行可能受到的影响,并提出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经济受疫情影响仍然较大,尤其是给规模小、综合实力弱的中小微企业带来较大冲击,甚至成为某些企业的“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中小微企业作为村镇银行的主要客户,势必影响其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村镇银行过往潜在的风险也会被放大。

经营规模小,资本金不足,抵御风险能力较弱。一是规模小。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选取的样本村镇银行总资产为820.78亿元,存款余额为697.27亿元,占全省各项存款余额的2.77%,贷款余额为495.51亿元,占全省各项贷款余额的2.31%。在调查的54家村镇银行中,55.56%的银行存款余额不足10亿元,存款余额在20亿元以上的只有11家,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二是资本金不足。选取的样本村镇银行,大部分创立的时间在6年左右,最短的仅成立2年,平均资本金仅为1.17亿元,不足1亿元的村镇银行27家,占到样本数的一半。在疫情影响下,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容乐观,特别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后续风险溢出将更加明显。

受疫情影响,资产质量受到考验。一是贷款质量波动较大。村镇银行放贷的主要客户群体如休闲旅游、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受疫情冲击较大,资金链条紧张逐渐传导到村镇银行,造成贷款展期、延期还本付息的企业较多,导致信贷资产质量下滑。调查显示,在样本村镇银行中,52家出现了不良贷款,占比为96.29%21家不良贷款率在1.5%左右,3家不良贷款率接近5%2家接近10%。二是压缩贷款利差。为响应国家政策,支持企业快速复产复工,村镇银行发放了很多政策性贷款,利率较低,进而影响了村镇银行部分自有资金的放贷,使得贷款整体利差降低,压缩其利润空间,降低了抵御风险的实力。

业务品种单一,金融服务水平偏低,盈利能力趋降。目前,吉林省村镇银行的业务仍然以传统信贷业务为主,主要收入来源于存贷利差,理财产品、代理保险等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小。调查显示,在样本村镇银行中,利差收入占到其营业收入的80%左右。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银行存贷款利差逐渐收窄,传统业务盈利空间被压缩,村镇银行业务范围亟待扩大。

金融科技含量不足,配套设施不健全。目前,各家银行对线上业务发展投入较大,无纸化、智能化、移动终端受理业务渐渐成为主流,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催生了众多“宅经济”领域消费需求,金融消费者更倾向于居家购买金融产品和享受金融业务,村镇银行金融科技配套设施相对落后,智能化终端服务水平不高,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金融服务不完备,加之宣传不足,导致业务拓展难,竞争优势弱。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扩大资本金规模,增强风险防御能力。一是村镇银行在受疫情影响,压缩利润空间的背景下,很难依靠税后盈利进行内源性资本补充,建议村镇银行加强与发起行沟通协调,争取主发起行及时注资、增资扩股,提高资本充足率。二是增加直接融资比例,鼓励村镇银行吸收当地有实力和影响力的民营企业入股,扩大资本规模,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灵活化解不良资产,提升资产质量。一是制定风险化解方案。为减轻村镇银行经营包袱,应积极与主发起行沟通协调,建立“兜底”机制,在流动性、不良贷款处置等方面由主发起行进行部分消化处理。二是增加优质资产。村镇银行要紧随国家政策而动,对于国家政策倾斜、大力扶持的行业,村镇银行要高度关注,采取“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充分发挥村镇银行决策链短的优势,主动介入、快速决策,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为抗疫情、“六稳”“六保”做出积极贡献。

扩展业务范围,培育新增长点。一是积极拓宽领域,加快转型升级。村镇银行要大力增加表外业务范围,开展支付结算类和代理类中间业务,包括代发工资、汇票、代收生活缴费类业务,拓宽手机银行服务,使用户随时随地享受到智能化服务。二是紧跟政策导向,拓展业务范围。加强与人民银行和政府部门沟通协调,配合做好再贷款、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创新产品和服务,支持重点行业领域的贷款投放,扩展业务范围。

加持金融科技手段,提升客户体验。以智能化终端APP(手机银行)为载体推出存贷款、理财、基金、生活缴费等线上产品,丰富贷款品种,优化贷款流程,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全方位金融服务,同时通过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等方式开展业务宣传,提高线上产品的影响力。

诸暨联合村镇银行版权所有 浙ICP备14031907号 地址:浙江省诸暨市暨东路70号 传真:0575-87633958

客服热线:400-66-96592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